近年来,勐腊县勐仑镇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以筑牢基层党建堡垒,全力助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家园。
强产业振兴 固发展之基
用好资源优势,做大旅游产业。按照“旅游强镇,旅游兴镇”的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布局,完成临街面建筑民族特色化改造,建成“一水两污”,打造城子旅游村寨,建设大卡老寨哈尼印象村,引进画家村项目、日月岛项目、热带雨林艺术小镇项目。依托植物园,全力实施“景区+镇村旅游”战略,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对周边村寨人居环境进行提升,引导群众建设旅游民宿、特色小吃等,达到勐仑“处处是景点,天天有游客”的全域旅游效果。2022年,勐仑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31万人次,同比上升46.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241亿元,同比上升30.9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凭借品牌优势,做响柚子产业。依托勐仑柚子品相好、果肉甜、上市早的特点,打造成一个集柚子种植、柚子深加工、柚子文创等为主的示范基地。目前全镇柚子种植面积达8660亩,投产3400亩,年产柚子1088吨,年收入近8000万元。并与三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柚子蜂蜜茶等产品,做长柚子产业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立足企业优势,做强橡胶产业。勐仑镇橡胶种植总面积12.8万亩(开割投产11.3万亩),种植面积约占全镇总面积的26.20%。镇内有西双版纳州内首家产值过10亿的橡胶民营企业。依托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科研实力雄厚、经济效益显著、绿色发展可持续的天然橡胶产业集群。
发挥科研优势,做好特色产业。依托植物园科研优势,在全镇推广“中科玉毫”陆稻种植2100亩,平均亩产390公斤,有效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土地综合收益比仅种植水稻增加50%以上。推广种植跳蚤草600亩,为大卡老寨村民创收100万元,开发出“雨林芳”喷雾剂和止痒膏两款产品,驱蚊、驱虫、止痒效果好,深受群众好评。
重人才振兴 垫发展之石
抓住本土人才,打好“亲情牌”。勐仑镇抓住个别突出人才,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带动乡土人才发展。统筹规划指导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农村人才回流。摸排登记造册22余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协调配合州县组织部大力推动“大院大所大企大校”创新合作示范点创建,深入推进全州人才工作走深走实。落实“罗梭江党建+人才”工作,邀请中科院植物园专家进机关、进村寨进行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4场次。
抓住新型人才,打好“教育牌”。勐仑镇有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推进教学、研究、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出一批能用、好用、实用的高素质人才,依托“罗梭江党建+教育”选派9名小学教师到上海跟班学习,邀请石梦媛等4名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教育名师到勐仑小学授课。同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
抓好干部人才,打好“服务牌”。勐仑镇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突出抓好后备人才培养,通过政治引领、乡情感召、政策扶持、关爱激励,做好“引才”“留才”等工作,让人才在乡村有事可为,有美景可享、有情可寄,政策受惠、责任压身勐仑镇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3名优秀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中,勐仑镇回引优秀人才6名,2022年5名优秀人才进入社区班子。
扬文化振兴 塑发展之魂
传播红色文化凝聚力量。依托城子村村史馆、知青馆、勐仑追歼残敌战遗址等红色教育资源,建设以红色文化教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族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探索建立了集教学、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红色教育模式,创建了红色“勐仑名片”,2021年以来接待全州各级党组织交流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
弘扬传统文化强基固本。勐仑镇党委、政府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开展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宣传和保护活动,如举办傣文书法交流活动、章哈表演、贝叶文化进校园等,让乡村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形成保护和传承的良性循环。
加强文化品牌创建于保护。勐仑镇坚持文化先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以“办好柚子节产业兴群众富,选好婻捧凰兴文化展形象”为宗旨,成功举办柚子节暨婻捧凰香发公主选美活动6届,举办美食节5届,举办“勐仑画家节”1届,举办勐仑镇文化旅游产品说明会1场。2022年勐仑镇获得“云南省旅游名镇”和“云南省绿美乡镇”称号,勐仑镇城子村荣获云南省旅游名村称号,勐仑镇曼打鸠村荣获云南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抓生态振兴 寻发展之路
抓实主体责任,提升环境质量。常态化组织开展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两违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行镇区道路“路长制”,建立人居环境红黑榜、定期督查、门前五包、垃圾清运管理、公共厕所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党政领导主抓,其他班子领导具体抓,村委会、村小组具体落实的林长制工作格局,全镇招募护林员80人,完成造林110亩,退耕还林314.8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95.8亩,植树2500株。全面推行实施“河长制”,修建镇区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持续开展西双版纳州罗梭江鱼类州级自然保护区水生生态补偿渔业增殖放流,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靓丽底色。
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生态成果转化。按照“5+”共管共建模式,建成西双版纳首个大卡州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推动保护和修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助力推进西双版纳绿色循环发展。在大卡推广鸟塘项目,建立观鸟塘,打造“鸟塘经济”,培养鸟塘建设人才、观鸟识鸟人才、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么等新寨鸟塘自开放以来,累计创收14万余元,共接待游客2000人,单月观鸟人数最多达500人。经济收入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很好地诠释了“两山论”的理念。
强组织振兴 促发展之能
抓好罗梭江党建+,开启园地合作新模式。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围绕版纳植物园、勐仑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发展需求,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发挥党建在园地协同发展中的引导、促进、示范作用,推动双方在“党建+教育” “党建+产业” “党建+生态” “党建+基层治理” “党建+人才”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旧貌换新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全镇通过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措施,重点打造了城子村委会城子村小组乡村振兴示范点。千年老寨旧貌换新颜,城子村成为版纳首家荣登“云岭先锋夜校”节目的村寨。目前,城子村有民宿客栈11家,有特色餐饮和手工艺品店18家,每年有超过2万名游客到城子村参观学习,村内旅游产业链逐步完善,全村年营收超过200万元。
抓好乡村基层治理,确保社会和谐促发展。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党员“双亮双争”活动,全面落实党员联户“1+10”制度,引导各村党员干部旗帜鲜明亮身份,为群众树立好标杆。通过以“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创建“平安村寨”示范点等举措,让大家干有样本,学有典范。坚持把评比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和抓手,全面营造以学促做、比学赶超的工作新常态。引导群众参与到村寨管理中,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切实提升农村自治水平,逐步形成村村争先、户户争优的共建、共治、共管、共享局面。
勐仑镇党委供稿